2019-03-06 11:02:17 来源:中公教育
【导语】2019年公益岗考试已经开始,为了让考生更好的备战2019公益性岗位申论考试,中公教育公益性岗位考试网为考生准备了申论模拟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备考。
点击加入公益性岗位考试交流群:744173032 与大家一起交流
微信搜索:gygoffcn 及时关注公益岗考试信息
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总是考生们在申论作答过程中最难啃下的“硬骨头”,归纳概括的要点找全了,提出对策的建议也通过积累得到了完善,贯彻执行渐渐能够通过题干要求推断出明确的要点寻找思路,然而综合分析类题目却总是无法在材料中精准定位到要点位置。这其中评论与解释分析的“观点明确”要求,更是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
评论分析的实质就是围绕作答对象,通过梳理材料,得出对某个观点或者事件的态度。那么这种价值判断到底可以从哪些角度得来,可以怎么样推断观点呢?常见的可能性有以下三种:
(一)材料中有明确态度
最简单也是最明确的一种形式,就是能够从材料中的得到直接观点。例如2015国考中,题干要求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谈谈认识,材料中出现了非常明确地句子“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与作答对象高度相似且表达明确态度的句子确定答案。
(二)根据材料逻辑进行推断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题目人为了考察大家对材料逻辑的把握,并没有在材料中给出极其明确的回答,此时就需要同学根据材料逻辑进行推断了。与日常与人对话相似,如果对方在谈话过程中由始至终在表扬某件事物,可想而知其态度必然很积极,反之亦然。那么在材料中,我们一样能够找到很多“论据”来证明题目人态度,此时根据题目人对作答对象的赞扬与批评,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很明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明确观点了呢?
(三)根据政府身份进行价值判断
如果说材料中非但没有出现直接的明确观点,甚至只是对于事件的客观描述,无法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来推断态度,此时就需要同学们拿出“政府角度”的最后一件法宝了。政府角度决定看问题的态度,例如同学们的常错题,四川省考中考察到的对“杨成毅免职事件”,就是这类题目中的典型。材料客观描述杨成毅在救灾过程中擅离职守的经过和理由,甚至还放出了人民与同事的高度评价来做烟雾弹,导致很多同学在作答过程中被迷惑,认为“人民的父母官,既是不按照规则办事也是有情可原的”,从而得出不应该被免职的错误结论。这就是对政府身份的把握不正确。需要知道所谓政府身份,是需要同学把自己置身于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上思考事件的正确与否。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能了解以上三个角度,我们一定能够顺利解决评论分析中“观点明确”的要求问题。考生们要明白在赋分过程中,观点的正误实际上并不影响后续的要点得分,我们只要继续本着“宁滥勿缺”的原则寻找要一切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一定能够在申论方面有所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