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 10:46:09 来源: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
【导语】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2019公益性岗位考试申论资料,公益性岗位申论技巧,公益性岗位申论资料包含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等申论考试备考资料,帮助考生顺利备考公益性岗位申论考试。
更多招考信息,请添加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交流群
[权威论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习近平
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了,干事自然有底线,自然有高度。——习近平
干部只有廉洁自律,将思想防线筑牢,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守住“底线”,在服务群众发展的岗位上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习近平
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习近平
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习近平
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习近平
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习近平
[正确认识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和治国理政的重大实践之中。稳中求进之“稳”,是底线思维,社会保障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底线思维,社会保障中的保基本原则,又是社会保障的底线思维,在整体中求取最大公约数,是底线思维,在廉政勤政善政中,廉政是底线思维,邓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底线思维,正在推进的精准扶贫、同步进入小康,是当前消除贫困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涉及质与量,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同一性与多样性,系统稳定与创新,同质与包容等哲学范畴。
底线思维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把握。底线就是不能突破的临界点,突破了,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或者后果不堪设想。比如稳中求进之“稳”,是“进”的前提、基础,“稳”这个前提和基础没有了,“进”就无从谈起。
底线思维是对事物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把握。比如社会保障的“保基本”,这是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需求之间达成平衡的把握,是涵盖范围最宽、涉及人数最多的保障,是普遍的、一般的保障。但对其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和家庭,则在此基础上采取社会救济等方式予以保障。
底线思维为创新创造提供空间,留有余地。在底线之上,具有改革探索的空间和余地。比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三个有利于”;比如中国改革采取渐进式的推进方式,改革之初,计划体制不作大的变动,先让出一定空间让市场调节;先从增量改起,然后再改存量等等,都具有底线思维的特点。
底线思维有利于保障坚守原则基础上的丰富多彩。比如文艺创作必须褒奖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是基础、前提,是底线,是不管什么样式的文艺创作都必须坚持的同一性,但在创作题材、样式上,则提倡和鼓励多样化。
底线思维有利于同质与包容的有机结合。比如,通用文字、计量标准必须是统一的,这是底线;但同时对民族文字语言、地域方言予以尊重和包容,两者可以结合起来。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底线,尊重和包容彼此利益关切,是包容,两个方面也可以结合起来。
底线思维涉及到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守住政治底线,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
二、守住思想底线,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动摇。
三、守住社会底线,始终坚持增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不动摇。
四、守住生态底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动摇。
五、守住党性底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
六、守住国家底线,始终坚持寸土不让不动摇。
[重要性]
从系统战略的角度来看,“底线思维”要求在谋篇布局、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把底线放到总体战略的全局中去思考,突出重点,看到事物的远景而对下一步的行动心中有数,对各种预备方案和解决办法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不仅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线,按照现行的战略规划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和挑战,防患未然、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
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底线思维意在最大可能地释放改革的红利。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底线思维的方法,重在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研究思考,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来看,底线思维是新时期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观念准备和实践要求,公平正义和公道正派,历来为老百姓所推崇,对法律制度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绝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
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角度来看,底线思维是党的宗旨,不能跨越“为民”底线。如果领导干部跨越了“为民”底线,忘记了“人民公仆”的使命,只知以权谋私、中饱私囊,那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就难免被人民所抛弃,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历史经验,坚守“清廉”底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坚守“务实”底线。清正廉洁务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行为准则,是党员干部从政的底线。
[结论]
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古人讲“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其中就蕴含着底线思维。发挥底线思维的科学预见作用,有备才能无患,没有忧患意识,难有底线思维。
[参考对策]
第一,树立“底线思维”要防止“偏离方向”。“底线思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告诫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有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的方向就是要争取最好的结果,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不能仅仅是守住了底线,做出了最坏的打算,更加要通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要沿着取得好结果的路径和方向确立“底线思维”,真正通过树立底线思维,做到明底线、受警醒、知敬畏,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树立底线思维把各项工作和发展引入正确的航向和轨道。
第二,树立“底线思维”要防止“模糊不清”。要区别好底线和红线的关系,防止模糊不清。底线是不能逾越的,而红线则是不能触碰的,二者有机统一,但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底线是对风险和危机的预估,红线则是对党纪国法的遵守,我们既要树立底线意识,更要树立红线意识,一方面要把红线当做“高压线”,严守党纪国法红线,这是做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另一方面把底线当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遇,号召党员干部做到知晓党纪“红线”、守住做人“底线”,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底线和红线划等号,或者简单代替,不仅都要严“守”,更要明白“底线思维”的具体内涵,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第三,树立“底线思维”要防止“谨小慎微”。不要因担心出问题而墨守成规,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矛盾心里发慌,不敢大刀阔斧、义无反顾、放开手脚去开展工作。有好的目标,不知底线和风险在哪儿,那是莽撞冒进;有守住底线的决心,没有努力好的行动和作为,则是消极保守。底线思维,应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我们既要预估风险和危机,提高标准、有所作为,严防出现不可弥补的失误;另一方面要树立责任担当,敢于进取,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促进目标任务的实现。
相关推荐>>>公益性岗位申论热点: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
更多公益性岗位考试信息请点击查看: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了解公益性岗位考试时间、公益性岗位招考公告和公益性岗位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