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0:58:00 来源:中公教育 何祥锴
《韩非子》中说到: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这句话充分证明,在古代,法律、规矩意识就已经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无论是大到国家治理,还是小到生活琐事,法律规则成为基本准则,如今,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虽有波折,但也稳步前行。
法律是行为的准则,是党员干部作风的红线,必须严格守法。只有对这条红线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怀揣为民之心。近日,威海乳山市基层干部对于下属的工作失误,反复扇下属耳光,还不停的进行辱骂,这让我们很难想象这是政府工作者的样子,让我们愤慨,但愤慨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其背后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官本位思想。在官本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只习惯于让别人服从,而不习惯以平常人心态解决矛盾和问题。也暴露出一些党员干部缺少法治意识,习惯于凭权力办事,不习惯按制度和法律办事。这种行为不仅反映出个别党员干部党性缺失、教养欠缺,严重损害党员干部队伍形象。因此,要始终牢记法律红线,牢记自身职责,为广大社会做出表率,只要这样,法治国家才能稳步推进。
法治是治理的理念,是司法工作者的信条,必须公正司法。在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矛盾处在多发期,且矛盾类型多样,这就对我们的司法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一部《沉默的真相》让众多网友刷屏,剧中男主作为检察官为给曾经的一名“畏罪自杀”的嫌犯,证明清白,坚守多年,献出生命,让人动容,其身上凸显出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对法律的坚守,让我们钦佩。现实中,江西的张玉环8月4日无罪释放,27年时间,终获正义,在其案件的回顾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暴露出在基层执法中,部分执法者在社会治理中法制意识不强,执法有失公允。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公平公正已经融入到民族血脉之中。在现代国家,司法工作者,是国家民众意志的执行者,在执行中,必须公正司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这不仅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良政善治筑牢坚实的保障。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更离不开法治的赋能;矛盾多元的背景下,民众生活幸福感的提高,更离不开法治的守卫。只有不断强化法治理念教育,让党员干部、法律工作者能够心中装有法,手中慎用法,才能让我们的人民更有获得感,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