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公益岗

400-6300-999

2850807784

考试公告 考试动态 报考指导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通知

行测 申论 公共基础知识 面试 时政热点

往年试题 模拟试题

公益岗:2022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之物的三态变化

2022-12-08 08:33:31 来源: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 韩清

一、知识介绍

生活中,我们会学到一些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水缸出汗,不用挑担”;也会碰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冬天到了,室外的人讲话会呼出白气、又比如樟脑丸会在衣柜消失的没有踪影,这些都涉及到高中的一个物理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在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有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比如水的三态是冰、水、水蒸气,这三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一,固态和液态之间。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比如冰、雪融化成水;加热后玻璃会熔化;夏天柏油马路的沥青在高温下熔化,这不仅证明了固态可以变成液态,而且这个过程是需要吸收热量的。我们在开头提到的“化雪冷”就是因为雪化成水需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体会感觉非常寒冷。反过来,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雪化的时候,房屋的滴水处挂着的冰棱柱、动物的油脂高温时是透明的液态,但是温度降下来以后,变成不透明的状态,是因为液态的油脂变成了固态的油脂,这一整个过程需要放热。

第二,液态和气态之间。其中液态到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是发生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比如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之后散去,因为雾是液态的,太阳出来散去是因为变成了水蒸气散在空中;加油站一般禁止打电话,也是因为汽油容易吸热汽化散发在空气中,接打电话可能会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爆炸。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反过来,气态到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比如,戴眼镜的朋友吃火锅时,经常被“水汽”挡住视线、夏天吃冰棍时,也可以看到冰棍附近有“白气”、冬天在室外讲话会呼出“白气”,这些现象体现的是液化原理,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为什么“水蒸气烫伤比热水烫伤更严重”,就是这个原理。

第三,气态和固态之间。其中固态到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比如表演是舞台上释放的烟雾,又比如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樟脑丸的失踪,其实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樟脑丸,很容易吸收周围大量的热量升华成气体,所以造成了烟雾效果和失踪的假象。气态到固态的过程叫凝华。例如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早晨出现的霜,都是水蒸气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迅速凝华成冰晶,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所谓“下雪不冷”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二、考察形式

理解性考察均有可能,侧重于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考察物理学原理,难度较小。在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模块进行考察,注意日常积累,灵活运用。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者手动搜索"gygoffcn",来关注公益性岗位考试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考试的相关信息,可以向小编进行提问,还有很多备考资料和习题可以领取!
>>点击进入:公益岗网站手机页面

公告预约

*姓名

*电话

QQ

*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