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10:05:15 来源:中公教育 李梦雪
在行测考试中,一般情况下,主旨观点题会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中心思想,考生在做题时只需要把这一观点进行总结即可,但是个别文段中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观点,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在字里行间有所暗示,那么,此时就需要考生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去推测文段暗含的意思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隐性主旨。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种题目很容易出现过度推断或者主观臆断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准确把握作者的意思。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展示两道例题,以此说明隐性主旨该如何选择。
【例1】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中公答案】C。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提出流动人口当前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问题,然后从制度隔离产生的二元结构、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矛盾、流动人口与家庭成员长期分离三个方面说明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问题对社会安定的不良影响。故文段意在强调,解决问题,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也就是,只有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C项与之相符。文段说的是制度的隔离强化了流动人口不能融入城市的因素,A项的“不可能”表述错误。题意为制度的隔离加剧了社会分化,从而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排除B。D项的“关键”不能由文段得出。故本题选C。
像这样的文段,文段叙述一个问题,同时强调这个问题的危害很严重,那么文段所暗示的意思就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选择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选项。
【例2】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中公答案】A。
【中公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科学素质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与发达国家公民科学素质的对比,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比例低、不均衡的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A项符合。B项的“全社会关注”无法推出;C、D两项仅指出存在的问题,非解决之策。故本题选A。
这个文段中先是强调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又说了它在某方面是存在问题的,此时文段意在解决此问题,因此要选择解决问题的选项。
通过这两道例题的分析,可以明确的是,在隐性主旨题中,文段基本上会将问题呈现出来,而正确答案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广大考生能明确该题型特征,抓住要点,突破这类题目,助力成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