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11:51:46 来源:
1.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词语指代题。
文段中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提出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与劳动力和土地的情况密切相关,而劳动力和土地的情况是国家先天形成的,应该是“禀赋”的题中之义。本题应该选D项。A项、B项劳动力的素质和才能题干并未涉及,C项自然资源题干也并未提及,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
文段的主题句通过“但是”一词引出,强调曲艺面临流失、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B选项是对主题句的同义替换。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A选项对应文段的首句,表述正确,但文段的重心不在此处,故偏离文段的重心。C选项表述与文意相违背,表述错误。文段核心阐述的主体是曲艺而非非物质文化遗产,选项D偏离文段讨论的话题。
3.答案: D
解析:
根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最后一句中通过“毕竟”、“不是”、“更不是”、“而”层层递进,说明理应靠给人美的享受、智的启迪来增加感染力,正如“理义”的传达一样,“悦心”的“理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D选项完整表达了此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B、C选项强调的是理的“真”。A选项为强干扰项,文段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悦心的形式,A选中没能体现出来。
4.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叙述了现今社会问题的多样化不容忽视,第二句则通过反面论证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接着具体举例说明社会上目前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最后一句表明态度,该怎么做。由此可知C项表述是对文段的正确理解。
A项“无法解决”的表述过于绝对;B项“多样化给社会带来的问题”是不可能“避免”的,且文段的态度是要积极面对,而非“回避”;D项列出的解决方法只是针对文段提到的部分问题,故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主要描写了利马窦等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宣传基督教,同时也受到了中国文化成分的影响。A、B两项都只概括了其中一个方面。C选项偷换概念,原文中说的是“折服”,而不是“被汉化”,故排除C。只有D选项完整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含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