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11:50:40 来源:公益性岗位考试网
1.答案: C
解析:
根据提问和材料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的道理推断题。
材料的连接词“不是”,“不是”,“可不可以”可以看出后面的内容是重点,同时材料最后用反问句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心里想着做一支蜡“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每个人都可以对他人奉献,C项表述体现了“蜡烛小但仍可发挥有益作用”。
A、B项表述片面,没有挖掘出文中更深层次的含义,排除;D项有点偏离主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
材料前两句话提到人类的经验和知识凝聚在语言之中,转折词“而”的后面是材料重点,提到人类的认识结构互补分布构成人类广博精深的知识体系。同义替换答案为A。
3.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段讲述美国科学家通过列举大量数据指出在全球变暖时,海水温度在不断提高,故正确答案为D。
A、C两项是文段的片面内容,不能概括为主旨;B项混淆概念,科学家们测量的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海水温度升高了,并不是说测量分析出全球变暖,故排除。
4.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通过比较王维的诗和山庙的对联,来衬托对联的“空寂”禅意更胜一筹,故C项符合题意。文段并没有比较诗人和对联作者,故排除A项。B、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到对联的创作时代和背景,也没有介绍对联作者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D两项。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观点,即无序的个体行为中存在着群体协作,接着用冒号进行了举例方面的解释说明,最后重新点题,并指出“协作”是个体行为的“无意结果”。材料属于“提出观点—解释说明—重申评价”的“总分总”结构,主要想要表达观点也就是“总”的部分,即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时无意的、自然体现的结果。所以D项正确。
AB不是材料想表达的主要内容;C项只说群体协作的重要性,并没有突出群体协作是个体实现目标的“无意结果”这一重要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