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9 17:01:09 来源: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
【导语】公益性岗位公共基础知识是考试的重要部分,不少地区都在笔试当中安排了公基的考核。由于公共基础知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所以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特地为考生总结了很多相关知识点,方便大家记忆,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微信搜索:gygoffcn 及时关注公益性岗位考试信息
1.日常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下列污染不属于物理性污染的是:
A.遗弃的废旧荧光灯管 B.夜间刺眼的汽车灯光
C.歌厅震耳欲聋的音乐 D.变压器的电磁波辐射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B、C、D三项都属于物理性污染。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化学性污染,废旧荧光灯管含有汞、铅、镉等重金属,其造成的污染是化学性污染。故本题选A。
2.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________,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热量 B.红外线 C.紫外线 D.电磁脉冲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环保常识。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千米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故本题选C。
3.电影《冰河时代》中,动物们因为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而被迫迁徙。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氮氧化物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相关知识点。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故本题选B。
4.钱某在10月的某日早晨搭车去某地,发现当日大雾,沿途稍远的树木、道路看不清,接近城镇时,雾越来越小,经过城镇,基本无雾,再行,雾越来越大,形成了“田野有雾、城镇无雾”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
A.城镇上空尘埃稀少 B.地球近年升温
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 D.城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雾的形成和影响。雾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田野清晨温度较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城市有热岛效应,温度相对较高,雾现象不明显。其实除了城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原野中有大量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水蒸气的含量较高。雾的主要成分是水汽,与尘埃无关。A错误。BC选项不能解释田野与城镇的区别,所以错误。故本题选D。
5.当前我国大气形势严峻,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物________为主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PM5 B.PM3.5 C.PM2.5 D.PM1.5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相关常识。目前我国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粒物(PM2.5)。PM2.5为可入肺颗粒物,比PM10颗粒物直径更小,更容易进入体内,对人的危害更大。故本题选C。
相关推荐>>>公益性岗位公共基础知识:有关“年龄”的考点速记
更多公益性岗位考试信息请点击查看: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了解公益性岗位考试时间、公益性岗位招考公告和公益性岗位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