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 08:57:52 来源: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
【参考答案】
1.结合背景分析政策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垃圾数量的剧增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普遍难题。垃圾分类这一理念推行以来,在我国一直存在着普及难、落实难等现实问题,上海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旨在通过处罚等强制性措施,改变群众生活习惯,普及垃圾分类理念的传播,实现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落实。开展垃圾分类,能够带来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第一,能够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进行改革,是对垃圾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第二,通过垃圾分类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带来的污染,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第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2.结合实际分析政策的不足以及实施中的问题
首先,当前《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中涉及垃圾种类广泛,100多种垃圾分类形式较为琐碎,对于很多不了解的群众尤其是年纪较大的群众,接受并掌握新的垃圾投放方式存在着一定困难。
其次,对于很多不了解垃圾分类理念的群众而言,垃圾分类确实给生活增添不便,强制性的罚款容易引起群众不配合、不支持。
再次,以往在垃圾分类的落实中往往存在着群众分类投放、环卫人员混合处理的问题,将垃圾分类沦为形式,难以真正落实。
最后,分类后的垃圾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处置,仍旧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
3.提出解决建议。
第一,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垃圾分类的作用针对群众进行广泛的普及,各社区开展多形式的环保理念宣传活动,通过贴海报、摆展板、宣讲会等方法提高人们环保意识,促进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标准,不仅要不断细化垃圾分类标准,更要研究出台科学的投放方法,尽可能的贴合群众日常生活习惯,加大对于投放方式的培训力度,各社区、单位应积极配合,保证人人会投放,人人能投放。
第三,奖罚结合促进政策落实,不仅仅通过严格的处罚来实施监管,也应有相应鼓励措施,对于实施较好的个人、社区予以相应的奖励,提高人们执行的配合度。
第四,加快垃圾处理方式技术的研发更新,在群众分类投放后的回收、处理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实施,确保垃圾分类带来的社会利益能够尽快得以体现。
相关推荐:公益性岗位面试模拟题(8.20)
更多公益性岗位考试信息请点击查看:中公公益性岗位考试网,了解公益性岗位考试时间、公益性岗位招考公告和公益性岗位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