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 15:46:11 来源:
2.《孟子•尽心下》中:“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B项错误,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奥巴马引用的话体现了用与不用的不同后果,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D项。AC无体现。故本题答案为D。
3.《孙子兵法》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于死地然后生”。这些说法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是没有界限的
答案:C
解析:“乱”与“治”、“怯”与“勇”、“弱”与“强”、“亡”与“存”、“死”与“生”是矛盾双方,材料中的说法说明它们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C当选。故本题答案为C。
三、考查形式
考察“矛盾同一性原理”这一知识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是给出一段具体案例材料或者一些古文诗词,让我们选出哪个选项符合这一原理,这是最常见的。遇到这类考查题型时,谨遵三个步骤即可缝纫而解:“抓关键词,找矛盾点,判有无依存或转变”。
记住,核心要点总而言之两句话: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